慢性蕁麻疹是蕁麻疹的一種,一般來說,急性蕁麻疹來得快去得也快,常常突然發得全身到處都是,不到半天時間就消失得無影無蹤,很少超過一天還沒消失的,但是如果蕁麻疹第二天又從不同部位發出新的疹子來,如此日復一日,反覆發生令人困擾的皮膚病,至少超過6週以上,這時就稱做慢性蕁麻疹。
慢性蕁麻疹的特徵
它的特徵是皮膚會反覆出現許多紅色到粉紅色、輕微鼔起或膨出的疹子,這些疹子可大可小,有的周圍還會有一點紅暈,外觀上看起來很像被蚊子咬到的紅疹,也可以大到超過10公分直徑,每個疹子都腫起來,好像一個一個鼔起來的浮雕一樣。就症狀來說,大部分的蕁麻疹是會癢的,它可以癢到讓人無法入睡,但是也有人不覺得很癢。
慢性蕁麻疹的種類
慢性蕁麻疹可再細分為:
(1)慢性自體性蕁麻疹(chronicidiopathicurticaria,CIU)
(2)物理性蕁麻疹(physicalurticaria)
(3)自體免疫性蕁麻疹(autoimmuneurticaria)
(4)皮膚劃紋症(dermographism)
此外在台灣,筆者也常發現急性蕁麻疹因為沒有找出真正的過敏原,因而一直持續發病累積變成慢性蕁麻疹的案例。
蕁麻疹的病因
蕁麻疹是典型的皮膚第一型過敏反應,常常是由於人體中有認識外來過敏原的E型免疫球蛋白而引起,許多人對海鮮類食物過敏(例如蝦子、螃蟹、蚵等),便是由於這些食物中所含有的蛋白引發人體產生特異性的E型免疫球蛋白,這些E型免疫球蛋白一旦與過敏原結合,便會引發皮膚中或血液中肥胖細胞(mastcells)的活化反應,因而使得這些細胞中的組織胺(histamine)釋放出來,這些組織胺會使得皮膚中的血管擴張、組織腫脹,也會興奮神經引起厲害的癢感,於是就形成了典型的皮膚疹子。
是否與常見的過敏原有關?
會引發這種急性蕁麻疹的物質實在太多了,除了大家熟知的海鮮之外,包括塵螨、乳膠、芒果、奇異果、日光、樹脂、香精、有機溶劑、口服或局部藥物等等物質都有報告過會引起此類過敏反應,所以不只是吃的東西,可以說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樣樣都有可能引起蕁麻疹,一般人覺得蕁麻疹一定是吃海鮮或其他「不乾淨的食物」引起的,其實是一大誤解。
相反的,慢性蕁麻疹通常不是食物過敏所引起的,因為如果是食物過敏所引發,大多的病患不用幾天就會發現是什麼食物引起自己的過敏反應,只要稍加注意避免再吃到會過敏的食物,大多可以不藥而癒,很少會拖到6週還沒好的。而慢性蕁麻疹則可以反反覆覆拖上數個月,甚至有人幾年以上都不會根治的。
事實上,要讓皮膚中的組織胺釋放出來,不一定是透過過敏反應,還有可能是物理性蕁麻疹(physicalurticaria),包括冷、熱、壓迫皮膚、摩擦都有可能直接引發皮膚中的抗阻織胺釋放出來,結果也會發生跟蕁麻疹一模一樣的疹子;自體免疫性蕁麻疹則是由於人體有自體免疫疾病,出現認得自己蛋白的過敏反應而發生;至於皮膚劃紋症,病因更是奇特,這是因為病患自己抓皮膚就會引起組織胺釋放出來而形成的蕁麻疹。可以想見,所謂慢性蕁麻疹,絕大部分不是因為對外來的過敏原過敏所引起,也由於病因根本不是大家所熟知的外來過敏原,因此任憑你如何飲食控制,也不會有明顯的改善。
慢性蕁麻疹的治療方法
由以上說明可知,慢性蕁麻疹包括好幾種病因各不相同的疾病,因此必須洽詢有經驗的醫師治療,千萬避免自行服用成藥解決,否則可能錯失根治的機會。
首先要先找出真正的病因,所以醫師會仔細詢問發病的原因是否和特定的接觸物質有關,客觀地想想看剛開始發病的前2-3天,有無接觸到任何特別的物質,包括食衣住行育樂各方面都要想一想,筆者碰過的過敏原各式各樣都有,包括棉被過敏、衣服過敏(新買的衣物上有染料或因特殊處理)、紫外線過敏、擦藥膏過敏、染髮劑過敏、有機溶劑過敏、芳香精油過敏等等,所以不要自作聰明,要仔細回想一下。此外,也要注意是否有特定的因素會發病,例如洗熱水澡後、曬太陽後、穿緊身衣物處、抓過皮膚處,以及是否有使用其他藥物(如長期使用消炎止痛藥、含可待因的藥物、降血壓藥物)或自體免疫疾病(如紅斑性狼瘡、甲狀腺發炎或疾病等等)。
一旦找出真正的病因,就可以確認真正的診斷。只要避免再去接觸過敏原,自然會很快痊癒,頂多吃一點口服抗組織胺或打一針抗組織胺,就會很快改善,若是實在很癢,則可以搭配擦一些止癢藥膏。
對於物理性蕁麻疹,最重要的是找出真正的發病物理因素並盡量避免發生,自然可以有效改善病情。
慢性自體性蕁麻疹是最難治療的一類,因為找不到病因,所以必須長期以口服抗組織胺來控制病情,此時便需要顧及病患的生活品質,還好新一代的抗組織胺具有更好的療效,同時也比較不會有昏昏欲睡、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。若治療效果不佳,則可以考慮長期以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治療。
皮膚劃紋症的治療和慢性自體性蕁麻疹一樣困難,除了必須長期口服抗組織胺之外,必須要注意盡量避免搔抓的原則,以免病情加重。
急性蕁麻疹與慢性蕁麻疹的診療原則
1.定義:
1)急性蕁麻疹:病程短於6週
2)慢性蕁麻疹:病程長於6週
2.急性蕁麻疹與慢性蕁麻疹有何不同?
1)痊癒的機會:
a)急性蕁麻疹:很高
b)慢性蕁麻疹:
*1年內的痊癒率:50%
*病程超過1年者:將來可能持續10年
2)病因:
a)急性蕁麻疹:最常見者
*藥物(阿斯匹靈,抗高血壓藥物)
*食物(包括食用色素,防腐劑等)
*接觸性過敏原(乳膠手套等)
*急性感染症:感冒,蛀牙,鼻竇炎,婦科疾病等
b)慢性蕁麻疹:最常見者
*如同急性蕁麻疹
*自體免疫疾病:甲狀腺疾病等
*慢性感染症:寄生蟲,B型肝炎,幽門螺旋桿菌等
*過敏體質
3.慢性蕁麻疹的臨床分類與治療原則
1)首先要將物理性蕁麻疹篩選出來:
a)物理性蕁麻疹常常持續6-9年
b)物理性蕁麻疹絕大多數病因不明
c)物理性蕁麻疹只能吃藥控制,處理原則是避免物理性刺激,減少用藥劑量
d)物理性刺激包括:
*抓---產生線條狀蕁麻疹
*過緊衣物與腰帶--產生線條狀/帶狀蕁麻疹
*熱--產生小點狀蕁麻疹
*冷
*震動
e)每個病人可能對1種或多種物理性刺激產生蕁麻疹
2)其次,做基本抽血檢查排除常見的原因:
a)白血球總數與分類(CBC+DC)
b)發炎指數(ESR)
c)肝功能(GPT)
d)過敏指數(totalIgE)
e)有angioedema者應加做C4
3)可惜的是絕大多數患者都無法從抽血檢查找到病因
4.為甚麼醫師不努力找出病因:
1)很困難,而且通常找不到:
a)抽血檢查的靈敏度有限。
b)例如藥物過敏就沒有辦法靠抽血診斷。
c)食物過敏的抽血檢查也很不靈敏,食用色素,防腐劑都沒包括在內。
2)其實醫師正在努力,因為:
a)醫師需要觀察病人對藥物的反應:
*如果很少的抗組織胺就能使症狀緩解---表示具有潛在的重大問題之可能性不高
*如果很強的抗組織胺都無法減輕症狀---表示病人「也許」有其他慢性疾病
b)醫師需要觀察病人的態度:
*有些病人不喜歡吃藥
*有些病人忍耐度低,常常打類固醇針
*有些病人吃了補品,使病情更糟
*有些病人情緒壓力大,可能是主因
3)其實,病因很可能是多重的,同一個病人也可能有不只一種蕁麻疹,不是解決’’一個’’因素,然後就能完全根除蕁麻疹!!!
5.治療蕁麻疹的藥有很多種,醫師為何不一次通通開給我?
1)治療蕁麻疹的第一線用藥是抗組織胺
a)雖然大多數人都沒有明顯副作用,但是醫師仍應根據醫學常識循序漸進,慢慢增加劑量
b)每一個病人的最佳抗組織胺會有體質上的差異,不能一概而論
2)治療蕁麻疹的第一線用藥:皆有其個別的副作用,醫師應慎重考慮病人的狀況
6.該不該吃類固醇?合宜的時機如下:
1)大發作,病人無法忍受
2)呼吸困難或腹痛
3)重要時刻:重大會議,結婚…等等
7.該不該打針?(抗組織胺)理由如下:
1)打針的優點是藥效立刻發作,缺點是藥效短暫(口服藥物有18小時藥效)
2)合宜的時機如下:如同類固醇
留言列表